


六部門: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5%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
工業是我國最重要的用水部門之一,2021年工業用水量1049.6億立方米,占全國用水總量的17.7%?!笆濉币詠?,工業用水效率明顯提升,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從2015年的58.3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28.2立方米,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從89%提高至92.9%。但工業領域節水提效仍面臨產業結構布局與水資源條件不匹配、部分行業水重復利用率不高、非常規水利用不足、關鍵技術與裝備存在短板等問題。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重點用水行業水效進一步提升,鋼鐵行業噸鋼取水量、造紙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10%,石化化工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5%,紡織、食品、有色金屬行業主要產品單位取水量下降15%。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力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工業節水政策機制更加健全,企業節水意識普遍增強,節水型生產方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工業用水與發展規模、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格局。
《行動計劃》提出了6個方面12項具體任務。
一是強化創新應用,加快節水技術推廣。支持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開展工業節水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性研究,探索建立產業化創新戰略聯盟,支持相關單位創建節水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創新創業基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轉化。制定工業節水裝備行業規范條件,發布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制定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遴選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節水技術裝備。
二是強化改造升級,提升重點行業水效。鼓勵工業企業、園區、集聚區開展生產工藝和設備節水評估,實施工業水效提升改造,推進用水系統集成優化。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升級改造行動,引導金融機構綠色信貸優先支持水效提升改造項目。聚焦重點用水行業,支持企業開展節水降碳技術改造,鼓勵有條件的中央企業及園區實施數字化降碳改造,探索建立上下游企業節水降碳合作新模式,推動節水降碳協同改造。
三是強化開源節流,優化工業用水結構。聚焦鋼鐵、石化化工、紡織、造紙、食品、有色金屬等行業,創建一批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園區,重點圍繞京津冀、黃河流域等缺水地區及長江經濟帶等水環境敏感區域,創建一批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創新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鼓勵沿海企業、園區加大海水直接利用以及海水淡化技術應用力度,鼓勵有條件的礦區及周邊工業企業、園區建設一批礦井水分級處理、分質利用工程,鼓勵企業、園區建立完善雨水集蓄利用、雨污分流等設施,加強管網建設,擴大工業利用海水、礦井水、雨水規模。
四是強化對標達標,完善節水標準體系。推動各地區創建節水型企業、園區,遴選節水標桿企業、園區,申報國家水效領跑者企業、園區,建立三級水效示范引領體系,加強工業水效示范引領。編制工業節水標準制修訂計劃,加快制修訂工業水效提升相關標準,加強節水行業的標準采信,鼓勵參與節水領域國際標準化活動,完善工業節水標準體系。
五是強化以水定產,推動產業適水發展。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嚴控新增產能,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加快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高低水耗高產出產業比重,持續優化用水產業結構。在京津冀及黃河流域等地區加快廢水循環利用及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等非常規水利用,在長江經濟帶等地區,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化工園區整治提升,推動沿江企業加大廢水循環利用力度,因地制宜提升區域工業水效。
六是強化數字賦能,提升管理服務能力。推動企業、園區健全水效管理制度,加強用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推動高用水企業、園區對已有數字化平臺進行升級改造,開展智能化管控、管網漏損監測等系統建設,探索建立“工業互聯網+水效管理”典型應用場景,提高數字化水效管理水平。推動新型、智能節水計量器具研發、生產和應用,遴選水效提升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打造水效提升服務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搭建“水效提升第三方服務庫”,提升智慧化節水服務能力。

九部門:推進化工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
? ?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 ? 《規劃》提出,開展規?;稍偕茉粗茪涫痉?。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低、氫能儲輸用產業發展條件較好的地區,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產業化發展,打造規?;木G氫生產基地。
? ? 《規劃》要求,推進化工、煤礦、交通等重點領域綠氫替代。推廣燃料電池在工礦區、港區、船舶、重點產業園區等示范應用,統籌推進綠氫終端供應設施和能力建設,提高交通領域綠氫使用比例。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現代煤化工或石油化工產業基礎好的地區,重點開展能源化工基地綠氫替代。積極探索氫氣在冶金化工領域的替代應用,降低冶金化工領域化石能源消耗。
? ? 根據《規劃》,我國將創新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開展大規模離網制氫示范和并網型風光制氫示范。
?

生物可降解塑料兩新規正式實施
自6月1日起,《生物降解塑料與制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與《生物降解飲用吸管》兩個新規正式實施。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秘書長龐廣廉談到,國家級標準的制定和落實,為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提供了綱領性文件,也有助于對該行業上游1,4-丁二醇(BDO)等產業投資行為進行規范,希望新規能抑制該產業鏈上下游沖動的發展態勢。
龐廣廉介紹說,《生物降解塑料與制品降解性能及標識要求》(GB/T 41010-2021)國家標準給出了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率等術語和定義,規定了降解性能要求、標識標注要求和檢驗方法。依據目前的情況,完全替代國內一次性塑料制品最多也只需不到400萬噸/年的可降解塑料,更何況許多一次性塑料制品是難以替代的。
據了解,可降解塑料行業背后的龐大藍海市場,吸引投資商紛紛入局。國內企業在該領域上馬最多的項目是聚乳酸(PLA)以及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PBAT)。其中,僅PBAT項目規劃產能就已超過了1000萬噸,由此還帶動其上游BDO的價格上漲和項目熱建。BDO的噸價從7000多元一度漲至3萬元以上,現在仍處于2.6萬元的高位。
在高企的BDO價格驅動下,僅今年以來,廣西、新疆、內蒙古、寧夏等省區就有多套BDO裝置紛紛上馬。龐廣廉指出:“投資者一窩蜂地涌入可降解塑料領域,未來一旦出現產能過剩,不僅違背了環保的初衷,還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費。并且BDO是用石油生產,生產過程同樣高能耗、高污染?!?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生產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目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國際公約管控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斗桨浮芬粤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環境與健康風險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遵循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管理理念,統籌推進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理,實施調查評估、分類治理、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提升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水平。
《方案》明確,到2025年,完成高關注、高產(用)量的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完成一批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對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實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環境風險管控措施;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
《方案》部署了六個方面的行動舉措。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制度和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門協調機制,按照國家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原則,全面落實新污染物治理屬地責任,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體系。二是開展調查監測,評估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狀況,動態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三是全面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嚴格實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加強產品中重點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嚴格源頭管控,防范新污染物產生。四是加強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規范抗生素類藥品使用管理,強化農藥使用管理,強化過程控制,減少新污染物排放。五是加強新污染物多環境介質協同治理,強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廢物的收集利用處置,深化末端治理,降低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六是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夯實新污染物治理基礎。
?
《方案》指出,堅持黨對新污染物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新污染物治理的組織領導,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分工協作,2025年對本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強化監管執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國家和地方新污染物治理要求;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污染物治理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